甘肃工程咨询集体股份有限公司LOGO

党的建设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 纪检监察

学习微课堂||讲话稿中如何避免一“要”到底

日期: 2025年10月22日|来源: 旗帜微信公众号| 字号:【 |打印

部署工作类讲话稿在日常文稿服务中较为常见,也很重要。这类讲话稿以作部署、提要求为主题主线,写作中容易陷入一“要”到底的线性思维模式,如果从头到尾都是“要如何”“要怎样”,会使听众产生疲倦,使工作部署的效果打折扣。

在这类讲话稿写作中,若能在提要求、作部署时灵活地插入一些“要”外话,谈点形势、讲点问题、聊点历史、说点道理、代入场景等,给单一的“要”字思维来个逻辑转弯,能增添讲话稿的灵动性与鲜活度,激活听众思维,从而更好地统一思想、推进工作。

讲点当前形势,让听众在现实关联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工作中的情况千头万绪、千变万化,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掌握实际情况,决策就会沦为“纸上谈兵”。在部署工作类讲话稿中,提工作要求前可先讲讲当前面临的形势与发展趋势,把真实的、具体的、不同的情况摆出来,使工作部署更接地气、更近实际、更有实效。

比如,撰写部署经济工作的讲话稿,可以围绕外部环境、内需、供给等方面来分析当前本地区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挑战和矛盾风险,把经济总量、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总额等具体指标与过去作个纵向比较、与兄弟地区作个横向对比,从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中全面反映本地区发展面临的“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形势。这样听众一听就更加清楚明白,认识和行动就更容易统一起来。

如果缺少这类形势分析,上来就干巴巴地讲“要如何如何”,听众难以准确把握本地区发展面临的真实情况,难以理解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既关键又艰巨,进而难以明白应该优先干什么、应该怎样干出实效。

讲点存在问题,让听众在不断警醒中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问题是思维的引子,是行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契机。如果没有树立问题导向,工作就容易陷入“无的放矢、虚浮空转”的困境。在部署工作类讲话稿中,提工作要求前巧妙设问,能更好地带着听众积极思考,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比如,写部署加强作风建设的讲话稿,提要求前可以先抛出问题:“我们天天讲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可基层同志来办事,有没有遇到过‘脸好看了,事儿还难办’的情况?”“我们强调高效执行,可有些工作是不是还存在‘文件转了一圈,问题回到原点’的现象?”这些问题一抛,然后分析问题背后的思想懈怠、流程僵化、作风漂浮等原因,再讲具体要求,大家就会因被问题“戳到了”而警醒,不但一下子有了危机感、紧迫感,贯彻落实也会更加积极主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讲点历史情况,让听众在纵深溯源中增强信心、寻找规律、掌握方法

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更是未来发展的镜鉴。现在的工作是历史长河的延续,听众对“为什么部署这项工作”的认识,往往源于对历史脉络的理解。在部署工作类讲话稿中提要求,适当引入相关历史故事、历史经验、历史教训等作为过渡,能有效带动听众从厚重的历史中找规律、找方法,干工作、抓部署自然更有底气、更有动力。

比如,在起草科技工作部署讲话稿时,我们可以在提出“要如何、要怎样”的过程中,以时间为轴,充分挖掘本地区本领域的科技发展史,梳理在科技史上的诸多“第一”,梳理本地区本领域涌现出的著名科学家,从历史角度讲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生动故事,阐述推动科技创新的历史文化积淀、新时代推进科技建设的厚实土壤。带着听众一起重温这些历史,可以让听众因历史的触动而多了一些继往开来的自豪感、使命感和再创辉煌的进取心、拼搏劲。

讲点朴素道理,让听众在内心认同中引起共鸣、形成共振

在讲话稿中,道理是沟通听众心灵的桥梁,能让分散的内容有逻辑、让生硬的观点有温度。部署工作类讲话稿不能全篇都在讲大道理,但也不能缺少道理,关键要把存在于日常工作生活中朴素朴实的工作哲理、生活俗理等紧密结合讲话稿的主题讲活、讲实、讲透,实现以理服人、以理导行的效果。

比如,从一定角度看,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利益格局调整的过程,改革不可能同时满足所有人的利益诉求,所以,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既要讲清楚怎么干,更要讲清楚为什么干。这就要求撰写这类讲话稿时,恰当地讲道理,把蕴含其中的道理哲理简要分析出来,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大家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委和政府的改革决策部署上来。

比如,有一次起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会议讲话稿,我们围绕“正确处理改革过程中的辩证关系”,系统阐述了如何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正确处理冷与热的关系、点与面的关系、放与管的关系、破与立的关系、出台与落实的关系。现场讲到这段话时,听会的同志频频点头。会后大家谈到,这些朴素的道理都是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最常遇到的,通过会议讲话简要阐释,与会听众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逻辑和方向理解得更加透彻,对如何提高改革攻坚能力、推动改革行稳致远有了更全面的把握。

讲点具体场景,让听众在具象感知中更好理解和接受

抽象的部署容易让听众产生距离感,而具体的场景能增强代入感,便于畅通部署与落实的双向通道。在部署工作类讲话稿中,如果将宏观要求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应用场景,用生动情节、具体细节、关键环节激活“思维锚点”,就能打破“从概念到概念”的传播壁垒、“从口号到口号”的空转循环,让部署要求从“纸上文字”变成“眼前画面”,从“抽象指令”转为“可感行动”,推动部署要求更好落到实处。

比如,有一次起草优化营商环境大会讲话稿,我们的做法不是直接讲如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而是通过一个场景带出部署:有企业在领导调研时谈到,“以前办审批像走迷宫,现在有了‘线上一个平台、线下一个窗口’等服务,群众办事就像坐上了直达车一样方便。希望政府能把更多‘迷宫’改成‘直达车’。”这里,我们先设置听众熟悉的一个工作场景,从讲经营主体的真实感受自然过渡到讲工作部署要求,提出“营商环境不是抽象的,直接体现为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具体感受”,进而强调“要注重改革引领和数字赋能双轮驱动,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加快形成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这样以具体工作场景引入具体工作部署的写法,让听众更加可感、可学、可落实。

(责任编辑: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