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既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又能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五年规划的功能、内容和形式也随着时代发展不断调整完善。从性质看,从早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指令性计划调整为指导性计划,再调整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战略性、纲领性、指导性规划;从理念看,从追求发展速度转向注重发展质量,再到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内容看,从微观经济活动管理转向加强对宏观经济的战略性引领,从经济建设扩展到经济社会发展,再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指标看,从以经济指标为主,扩展到吸纳更多社会、文化、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指标;从实施看,从政府主导转变为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
五年规划是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重要制度载体。自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以来,五年规划都注重对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部署。比如,《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五年规划将党和国家的发展理念、战略意图、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统一发布,给经营主体明确的发展方向和预期;五年规划将发展和改革统一起来,推动发展目标任务与改革重大举措相结合,既通过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又着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五年规划加快市场基础设施联通,推动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制,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更好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可以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五年规划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发展规划。
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是政府更好发挥作用的重要方式。规划是中长期发展之纲。五年规划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引导规范经营主体行为,是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引领。不同于短期的宏观调控,这种引领是战略性的,是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从国家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的总体部署,以推动市场自发作用下的发展过程向有利于实现战略目标的发展过程转换。正是通过五年规划更好发挥政府的“有为”,才能有效推动我国持续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迈进。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就是要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五年规划是确保实现共同奋斗目标的重要手段,也彰显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制度优势。
“一张蓝图绘到底”彰显了着眼长远的战略定力。中国共产党是有着远大而坚定理想的政党,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不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正是保持这种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才能让我们不为风高浪急所扰,不为一时一事所惑,向着既定目标迈进。从1953年新中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今年“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70多年间国际环境风云变幻,我国发展之路并不平坦。但我们始终以实施一个又一个五年规划的坚定不移,将中国式现代化推向前进,充分彰显了“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
“一张蓝图绘到底”彰显了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实施五年规划是新长征路上的“接力跑”,必须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每一棒都要为下一棒跑出一个好成绩。纵观我国已经实施的14个五年规划(计划),从推进国家工业化到人民生活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五年规划如同历史的刻度,标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并将在胜利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基础上,接续实施“十五五”规划,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迈进。
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制度优势
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指出:“下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全国一盘棋,协调发展是制胜要诀”;在今年4月30日主持召开部分省区市“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时指出:“要深入研究优化区域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有效措施,稳步增加城乡群众收入。”坚持全国一盘棋,既要考虑“全局之所需”,把国家发展总目标分解为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子目标,落实到区域规划中,以确保国家发展总目标的实现,又要兼顾“一域之所能”,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推动各区域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深化区际分工,促进各地区找准定位,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坚持全国一盘棋,有利于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差异大,下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促进各地区按照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同质化竞争与产业结构趋同。改革开放以来,每一个五年规划都高度重视通过区域经济布局下好发展的全国一盘棋。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党中央先后实施了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实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十二五”规划纲要进一步强调要“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同时,高质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的实施,从全局谋划区域,以区域服务全局,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推动形成全国一盘棋发展新格局。
坚持全国一盘棋,有利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人才、资金、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能够更好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通过编制和实施五年规划,建设高标准联通的市场基础设施,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健全现代商贸流通体系,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提高市场运行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能够更好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支撑。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科学制定“十五五”规划使命在肩。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好、发挥好五年规划的制度优势,让五年规划汇聚起全国人民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力量,把中国式现代化推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责任编辑:王威)